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3篇
法律   8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由于同盟结构和文化因素不同而产生迥异的同盟行为.两个同盟都是由两个拥有各自主权但却彼此不平等的参与者组成,这样的同盟也是非对称和分层级的.这两个国家都很少有真正的同盟,从防务领域到政治经济领域,他们各自曾经拥有的同盟都承载着过于沉重的期望.  相似文献   
102.
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升级与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有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美国启动"重返亚洲"战略,有其多方面的战略指向,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战略指向是凭借介入中日钓鱼岛争端,力图遏制中国崛起、驾驭日本,并以此控制亚洲事务主导权;另一方面,钓鱼岛撞船、购岛、申遗等一系列事件,均表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已经拒绝与中国进行外交谈判,转而企图通过加强美日军事合作、增强海上保安厅力量和自卫队海空机动作战能力,以武力和强权达到侵占钓鱼岛的目的。对此,中国应强化对钓鱼岛的主权,逐步通过共同开发、提交东海外大陆架划界案、规范渔业开发等步骤,实现对钓鱼岛的渐进式实际控制。  相似文献   
103.
心理教育同盟关系是新近提出的一个概念.心理教育同盟关系在心理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心理教育同盟关系具有情绪体验的积极性、认同作用、亲合性、趋向平等性、发展性、支持性等六个特征;心理教育同盟关系的建立方式有血缘式、强势式、行政命令式、心理教育式等四种方式;心理教育同盟关系的建立经历了初识、熟识、成熟等三个阶段同时也需要很多的技巧.最后对心理教育同盟关系这个新课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4.
资源,作为政治主体用来影响他人行为的政治手段和政治财富,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对于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趋于多样性的令天,如何处理好人们根本利益一致性基础上的多样性,调动各类政治资源的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实现社会最大程度的整合,对统战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05.
自21世纪以来,日本逐渐将防御重点由东北转向西南,其中明显带有防范与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通过调整防卫体制与深化日美同盟,日本正在形成事实上的"西南防御"战略。2010年版《防卫计划大纲》的出台更进一步推动了其强化"西南防御"的战略部署。日本构筑"西南防御"体系的行为,严重削弱了中日两国间的战略互信基础,并对中日关系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相似文献   
106.
ABSTRACT

The changes in the US-Japan alliance are taking place in times of a global power shift – a transition from unipolarity to multipolarity – and China’s challenge to the US’ security dominance in the Asia-Pacific. The alliance security dilemma now manifests itself in the rise of ‘entrapment’ concerns for Washington and ‘abandonment’ anxieties for Tokyo. The US increasingly insists on more mutuality in alliance arrangements, while seeking to maintain ambiguity in its defence commitments to Japan. The relative decline of US power and the fluid regional security architecture, however, incentivise Japan to step up preparations for abandonment. Although Tokyo’s hedging strategy contributes to enhancement of the bilateral alliance in the short term, it also paves the way for Japan’s pursuit of strategic autonomy in the medium to long term.  相似文献   
107.
孙德刚 《外交评论》2007,19(6):59-67
准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际实体在次级安全合作方针之上形成的安全管理模式,它与联盟、松散联盟、联合和协约等范畴之间存在类别上的差异。准联盟成员出于安全合作目的聚合力量,却不为安全合作签订正式盟约,体现出"联而不盟"之特点。准联盟构建的隐性逻辑是安全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认知共同体或价值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后冷战时期,准联盟外交日趋频繁,这对当今世界的联盟体系将产生"侵蚀"作用。随着中国国家利益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和扩展,准联盟将成为其维护安全、提高地位和拓宽海外利益的重要借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8.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New Zealand (NZ) could be an important case for drawing health system reform lessons from for the Englis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Reasons for this are outlined, including the clos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their health systems.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diverging health reform agendas of conservative governments in both countries, noting a series of lessons for England that might have been drawn from NZ. Explanations for the differing reform agendas are then offered.  相似文献   
109.
日本新防卫战略把日本的防卫力量从传统的海陆空领域扩展至多维度的太空、网络以及电磁波等新领域,重视各领域之间的彼此融合防卫。作为一个综合性防卫战略,它强调从平时到"有事"各阶段之间、自主防卫与日美同盟及多层次安保合作之间、"前方战场"和"后方体制"之间的综合防卫。为实现"跨领域作战",日本提出了优先项目和强化重点,侧重在太空、网络、电磁波等新领域内获得并强化相关防卫能力。同时日本也加强提升传统领域内的海空能力、导弹防御及防区外打击能力,并对自卫队的体制进行相应调整。新防卫战略与"印太构想"融合,进一步深化了日本立体跨域防卫体系。日本"多维度联合防卫力量"新战略具有深刻的竞争时代背景,为配合美国军事战略调整并强化日美同盟、对竞争时代安全情势的判断与主动应对、积极加入全球军事变革下新领域内的激烈竞争、更好地应对岛屿争端及加强海洋防卫等现实问题,这是日本谋求构建新防卫战略的深刻动因。该日本新防卫战略产生的影响包括:日本的防卫自主或更难实现、进一步改变战后日本的安全战略基点、在新安全领域引发竞争及不利于构建良好的中日建设性安全关系等。对此,中国需进一步增强本国综合性实力,积极推动日本对华安全释疑,扩大中日防卫交流与安全对话,增进两国的安全互信。  相似文献   
110.
This paper begins where Professor Windsor left off and enumerates some other areas in which academic research could be profitably pursued for both intellectual and practical gain. The tone of Professor Windsor's paper is pessimistic, and lays out in detail some of the obstacles to research; but these are not insurmountable. Some key areas that can be explored to the benefit of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are in self‐regulation, the initiative process, term limits (a relatively recent phenomenon and not particularly well known outside of the USA), and in alliance building, constituency statutes, and links to stakeholder theory and action. Each of these additional areas is addressed in this presentation. Copyright © 2001 Henry Stewart Pub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